探究學士後海勤學生之航海生涯堅持

2016-03-21
期數:第24卷第3期 / 作者:郭俊良*、徐維均、曾維國、吳柏慧
關鍵字: 學士後海勤學生、航海生涯堅持、甲級船員、偏最小平方結構方程模式

本文作者郭俊良*、徐維均、曾維國、吳柏慧

  • 作者姓名:郭俊良*、徐維均、曾維國、吳柏慧
  • 現職: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副教授(通訊作者)


鑒於學士後海勤學生可能成為我國未來商船甲級船員的重要來源之一,本研究遂針對其航海生涯堅持予以探究。作者以社會認知生涯理論為研究框架,並以調查問卷蒐集學士後海勤學生之航海生涯堅持相關資料,資料分析係使用偏最小平方結構方程模式。研究發現,影響學士後海勤學生之航海生涯堅持的直接因素,依影響效果大小分別為:對於上船工作之正向結果預期、對於上船工作之職業興趣、以及社會系絡對其上船工作的支持等三項;而社會系絡的支持可說是航海生涯堅持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最後,作者依據研究結果做了深入的討論。

壹、緒論

      鑒於本國籍商船甲級船員嚴重匱乏,近年來教育部遂核准了國內三所大專以上海事校院開辦「學士後海勤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陳君禧等,2015)。2010年教育部核准台北海洋技術學院航海系開辦「學士後航海學位學程」,以擴大有志航海的青年就讀航海系科的管道;2012年核准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輪機工程學系增設「學士後輪機學位學程」,以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與四維航運公司建教合作之「學士後航運技術學位學程」;2014年核准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增設「學士後商船學位學程」;2015年則核准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輪機工程系設置「學士後輪機工程學位學程」。

      眾所周知,長期遠離家庭及伴侶似乎是商船船員的宿命,亦是迫使他們提早離開海上職場的主因(Thomas et al., 2003)。誠如賀孝方(1994)所述,船員上船工作後即不可能扮演家庭中的角色,致使他們在工作與家庭角色的維繫上不可能兼顧,故船員所感受的「工作家庭衝突(work-family conflict)」必然遠甚於一般陸上工作者;郭俊良與張進興(2012)更具體地指出,商船船員的「工作家庭衝突」與「離職傾向」確實有顯著性的關聯性。綜上可知,上船工作似乎違反了人們以家庭為中心的生活型態,故「跑船」可能並非是一個「完美」的職業。

      可理解地,較優厚的薪資或許是吸引學士後海勤學生投入海上職場的誘因,但長期遠離家庭及伴侶亦是他們上船後不可避免的宿命,在思索這些海上職場特性之際,他們對於上船工作之生涯堅持到底如何呢?由於國內自2010年始有學士後海勤專班,故迄今針對學士後海勤學生之相關研究仍屬鳳毛麟角(陳君禧等,2015),又基於社會認知生涯理論(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 SCCT)近年來已被廣為當作職涯發展的研究框架(Lent, 2005),且國內針對海勤學生職涯發展之相關研究亦有不少係以SCCT為視角(郭俊良等, 2012a,b;游舒萍等, 2013;謝依儒等, 2014;林婉萍等, 2015),故本研究遂以社會認知生涯理論為研究視角,並針對學士後海勤學生之航海生涯堅持予以探究。

      值得一提地,由於迄今教育部僅核准三所大專以上海事校院設置四個學士後海勤專班,國內學士後海勤學生的總數仍屬不多,本研究為求量化分析結果的可靠性,遂以偏最小平方結構方程模式(PLS-SEM)予以分析資料。此外,作者依據本研究的分析結果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期能作為相關各界的參考。


    


文章全文詳見全文檔(按我)

熱門文章HOT

最新文章NEW